典型的藝術歌曲表演型式是由一位歌唱者與鋼琴伴奏一起演出。有時候多首藝術歌曲(Lieder)可以組成一組聯篇歌曲(德語:Liederkreis,英語:song cycle)—由一串歌曲連接成單一故事或主題。作曲家舒伯特及舒曼即擅長寫作這類型的音樂作品。因為在德語中,「Lied」僅指「歌曲」,因此德語的使用者也經常以更精確的字「Kunstlied」來指稱「藝術歌曲」。
德國及奧地利作曲家從寫作附伴奏樂器的聲樂作品,發展到古典時期及浪漫時期音樂與德國文學相呼應,在作品中引用文學題材,作曲家可以從詩當中獲得許多靈感,因而產生出藝術歌曲(Lied)的類型。莫扎特及貝多芬所作的歌曲即為藝術歌曲的濫觴,但直到舒伯特才為藝術歌曲型式建立了明確的意涵,在文字與音樂間找到新的平衡,對於文字所表達的意念昇華至與音樂的呈現互相輝映。常被引用的詩人有:歌德(Goethe),海涅(Heine),席勒(Schiller)等。舒伯特寫作超過六百首歌曲,有些是具有故事內容的聯篇歌曲的型式,如:《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鵝之歌》。此一藝術歌曲的傳統由舒曼、布拉姆斯及雨果·沃爾夫(Hugo Wolf)承續了下來,並且傳承到了20世紀的理查·史特勞斯和馬勒。
藝術歌曲的傳統與德國語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在其他國家,也有一些相類似的歌曲型式。比較著名的作曲家如法國的佛瑞、德布西、普朗克,和俄羅斯的穆索斯基。而20世紀的英國也有幾位作曲家,如佛漢·威廉士和布里頓,寫作過此類型的作品。
中國主要藝術歌曲作者:李叔同、趙元任、黃自、賀綠汀、冼星海、聶耳、鄭律成。
以上資料來源請點此
欣賞
舒伯特 野玫瑰
黃自
黃自從小喜愛中國古典詩歌。自述道:「白樂天所寫的《琵琶行》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一個作品。但是因為當時年齡太小,所以不能理解和懂得其中的內涵,只能根據字面意思知道個大概,我之所以喜歡這個作品,只因為其中的字元和音階都非常有力量,念起來十分好聽。」(引自〈音樂的欣賞〉,《月藝》季刊第一卷第一號1930/4/1)。
1924年,黃自20歲時,成為清華大學的公費留學生,進入美國俄亥俄州的歐柏林學院,專攻心理學。
歐柏林學院設有舉世聞名的音樂學院、華麗的來斯堂,還有經常舉辦音樂會的華涅堂,使這風景絢麗的小城慢慢成為一個音樂城。黃自在此受到濃厚音樂氣息薰陶,獲得學位後,留校繼續學習鋼琴、理論作曲。
作品最有影響力的屬藝術歌曲。黃自是1930年代藝術歌曲創作繁榮時期,最有創作價值也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
藝術歌曲的特質,就是運用「音樂、詩歌、鋼琴伴奏三位一體」的創作技法,是藝術性極高的歌曲形式。 中國20世紀上半葉藝術歌曲創作,是將德國、奧地利等西方藝術歌曲的創作技法,融入中國音樂傳統中民族色彩的歌曲形式。 舒伯特是西方藝術歌曲的代表人物和典範,黃自則在舒伯特的基礎上又經過深入研究,是中國作曲家在藝術歌曲界的一個高峰。 黃自創作藝術歌曲時,看重歌詞和音樂的結合,善用精煉的音樂語言表現詩的意境,歌詞富有詩意和較高的藝術性。
黃自藝術歌曲,可再細分為三種類型:
抒情類: 《春思曲》 、《長恨歌》清唱劇、 《思鄉》、《玫瑰三願》
古詩詞類: 《花非花》、《卜算子》、《點絳唇‧賦登樓》
寫實類:《天倫歌》、《誰養我》、《睡獅》
趙元任對黃自的音樂創作的評價: 「黃自的旋律是流暢的」;「黃自的和聲大半是樸實的如其為人」; 「黃自的節律當然變化很多。大體上說起來是傾向於穩重派... ...黃自對於中國字在樂句裡輕重音的配置,可以說嚴格得要命,在現代作曲家中間,很少有像他這樣嚴格的。」 「他(黃自)的長處是做什麼像什麼,總是極得體,總是極好唱,我曾經稱他為現代中國最可唱的作曲家。因為這個的緣故,我贊成現在學作曲的學生們把研究舒伯特、勃拉姆斯等等的工夫至少勻一小部分來注意點黃自的音樂。」 (趙元任《黃自的音樂—為五•九音樂節而作》)
作品包括:《思鄉》、《春思曲》、《長恨歌》清唱劇(1957年出版)、《天倫歌》、《玫瑰三願》(1935年)、《點絳唇》、《南鄉子》、《秋色近》、《淮南民歌》、《搖籃曲》。
以上資料連結請點此
黃自
黃自從小喜愛中國古典詩歌。自述道:「白樂天所寫的《琵琶行》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一個作品。但是因為當時年齡太小,所以不能理解和懂得其中的內涵,只能根據字面意思知道個大概,我之所以喜歡這個作品,只因為其中的字元和音階都非常有力量,念起來十分好聽。」(引自〈音樂的欣賞〉,《月藝》季刊第一卷第一號1930/4/1)。
1924年,黃自20歲時,成為清華大學的公費留學生,進入美國俄亥俄州的歐柏林學院,專攻心理學。
歐柏林學院設有舉世聞名的音樂學院、華麗的來斯堂,還有經常舉辦音樂會的華涅堂,使這風景絢麗的小城慢慢成為一個音樂城。黃自在此受到濃厚音樂氣息薰陶,獲得學位後,留校繼續學習鋼琴、理論作曲。
作品最有影響力的屬藝術歌曲。黃自是1930年代藝術歌曲創作繁榮時期,最有創作價值也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
藝術歌曲的特質,就是運用「音樂、詩歌、鋼琴伴奏三位一體」的創作技法,是藝術性極高的歌曲形式。 中國20世紀上半葉藝術歌曲創作,是將德國、奧地利等西方藝術歌曲的創作技法,融入中國音樂傳統中民族色彩的歌曲形式。 舒伯特是西方藝術歌曲的代表人物和典範,黃自則在舒伯特的基礎上又經過深入研究,是中國作曲家在藝術歌曲界的一個高峰。 黃自創作藝術歌曲時,看重歌詞和音樂的結合,善用精煉的音樂語言表現詩的意境,歌詞富有詩意和較高的藝術性。
黃自藝術歌曲,可再細分為三種類型:
抒情類: 《春思曲》 、《長恨歌》清唱劇、 《思鄉》、《玫瑰三願》
古詩詞類: 《花非花》、《卜算子》、《點絳唇‧賦登樓》
寫實類:《天倫歌》、《誰養我》、《睡獅》
趙元任對黃自的音樂創作的評價: 「黃自的旋律是流暢的」;「黃自的和聲大半是樸實的如其為人」; 「黃自的節律當然變化很多。大體上說起來是傾向於穩重派... ...黃自對於中國字在樂句裡輕重音的配置,可以說嚴格得要命,在現代作曲家中間,很少有像他這樣嚴格的。」 「他(黃自)的長處是做什麼像什麼,總是極得體,總是極好唱,我曾經稱他為現代中國最可唱的作曲家。因為這個的緣故,我贊成現在學作曲的學生們把研究舒伯特、勃拉姆斯等等的工夫至少勻一小部分來注意點黃自的音樂。」 (趙元任《黃自的音樂—為五•九音樂節而作》)
作品包括:《思鄉》、《春思曲》、《長恨歌》清唱劇(1957年出版)、《天倫歌》、《玫瑰三願》(1935年)、《點絳唇》、《南鄉子》、《秋色近》、《淮南民歌》、《搖籃曲》。
以上資料連結請點此
莫扎特在1785年6月8日所寫的《Das Veilchen》(紫羅蘭,1785),歌詞取材自歌德的一首短詩,這首歌曲在德國藝術歌曲發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這首歌曲的創作中,鋼琴首次脫離了歌詞旋律,扮演另一個角色,訴說自己的故事,可說是當時文學與音樂的典範。歌詞的內容是﹔
一朵紫羅蘭開在草原上,它是一朵害羞又不惹人注意的小花,遠遠的走來一位年輕的牧羊女,踏著輕快的腳步,還快樂地唱著歌。
Ein Veilchen auf der Wiese stand,
gebückt in sich und unbekannt;
es war ein herzigs Veilchen.
Da kam ein' junge Schäferin
mit leichtem Schritt und munterm Sinn
daher, daher,
die Wiese her und sang.
紫羅蘭想﹔啊!但願我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只要能有片刻被心愛的人摘下,擁入她的懷中,那該多幸福。
Ach! denkt das Veilchen, wär' ich nur
die schönste Blume der Natur,
ach, nur ein kleines Weilchen,
bis mich das Liebchen abgepflückt
und an dem Busen matt gedrückt,
ach, nur, ach nur
ein Viertelstündchen lang!
女孩子走過來,但並沒有看見這朵小花,一腳踩在它身上,紫羅蘭沉沒了、死了,但仍然快樂的想著,無論如何我都會死,但只要能為你而死,死在你的腳下。
Ach, aber ach! Das Mädchen kam
und nicht in acht das Veilchen nahm,
ertrat das arme Veilchen.
Es sank und starb, und freut' sich noch:
und sterb' ich denn, so sterb' ich doch
durch sie, durch sie,
zu ihren Füßen doch!
莫札特每段都用不同的旋律,中間還加上了戲劇性的間奏,以突顯三個不同的角色﹔敘事者、牧羊女、紫羅蘭。這部作品符合藝術歌曲應有的一切條件,對後來的藝術歌曲產生很大的影響。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進入music together 音樂講堂,這是yuco不定期發表與課程相關報導的地方,感謝您的留言,讓music together 音樂講堂更進步!